中国如何打造出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一样的千亿级农机巨头?
发布时间:2022-09-06 10:17:02
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行业之一,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年总产值和产量都超过了美国、日本等老牌的工程机械强国,并且多年蝉联全球第一。中国的工程机械并不是单纯的量的胜利,中国工程机械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接近世界一流或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更值得骄傲的是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全球排名前10的公司中国企业占了三席,其中徐工和三一重工分别位列第四、第五,年营业规模超过700亿元人民币。农业机械(以下简称农机)和工程机械是近亲也是近邻。深挖历史的话,你就会发现农业机械出现的时间要远远早于工程机械,现在我们很熟悉的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吊车等很多都是从拖拉机演变而来的,全球位列前茅的几家工程机械巨头,如卡特彼勒、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都是农业机械起家的。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公司已经成为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巨头,且都是全球化的公司,那么农机行业是否有像徐工、三一一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呢?答案却不那么乐观。从2021年的经营数据看,潍柴雷沃、沃得农装、一拖股份排名前三的大公司销售额分别为170亿元、100亿元、93亿元,而同期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久保田全球排名前三的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分别为2804.2亿元、2129.亿元、1182.3亿元。国内还没有一家销售收入超过500亿级的农机企业,目前仍属于百亿级的规模,规模小是一方面,从经营范围来看,国产三大巨头海外业务比例都小于5%,只能说是本土化企业,还远远算不上是跨国公司和全球化公司。注: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年报、行业协会数据和公开报道差距是巨大的,近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农机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国内农机企业的体量、规模和竞争实力与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久保田等跨国巨头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在拉大。那么,中国能否成长起来像约翰迪尔、凯斯纽荷产、久保田等千亿级规模,真正具备全球化竞争力的农机企业呢?目前没有答案,但是只要能抓住机会,路径正确、方法得当,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既然工程机械行业的徐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能做到,农机企业也一定能做得到。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千亿级的农机巨头呢?本篇文章即希望探讨此问题。庄子的《北冥有鱼》篇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北冥即北方的大海,暗示着汪洋大海才能生长出几千里大的鲲。千年之后在《激荡二千年》里,吴晓波引用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的“水大鱼大”的观点——中国市场很大,大市场有机会出大企业。回到全球农机行业,据德国农协的预测数据,到了2025年全球农业机械总产值约为16000亿元,虽然比不上汽车产业的规模,但是也是上万亿规模的产业,万亿产业中出现千亿级的企业是正常的。据原农机化司工高元恩介绍,全球大约有3500多个品类的农机,目前中国大约只有1500多个品类。也就是16000亿元的大行业是由3500个品类的小行业组成的,那么哪些细分行业的规模是排名靠前的呢?找到了这些细分行业就是找到了“水大鱼大”机会,只有大市场才能培育出千亿级的大企业。答案就是下图中。据德国农协数据,全球产值最大的农机品类是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两个大类,到了2025年,两个品类的产值加起来约为1800亿元美元,大约等于11000亿元人民币。
注:数据来源德国农协和推算
如果要找农机行业“水大鱼大”的生意,无疑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这两个品类是最佳选项。事实上想成为千亿级规模的农机公司,没有这两个大品类根本是不可能的,不但1000亿离不开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就是成100亿级的农机公司,离开拖拉机和联合收获也办不到,因为全球范围内从事农机具生产的,近百年时间里规模最大的也只有30亿元/年的经营规模。纵观全球,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久保田等全球化跨国公司和一拖股份、潍柴雷沃、沃得农装、常州东风等国内头部企业,无一例外不是以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为主业的。全球排名前20位的农机企业,也全部是以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为主业的,如果没有这两大类业务,这些企业根本没有机会进入全球20强。所以答案就呼之欲出:要想成为千亿级的农机企业,必须定位大“水大鱼大”的业务,且必须要以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为主业。中国的一拖股份、潍柴雷沃、东风农机等大公司,有的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按道理说应该有一两家几百亿、上千亿的农机企业,但是现实却是令人失望的,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有专家认为是市场定位。从下图可以看出来,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久保田等全球排名前10的跨国农机制造商无一例外不是外向型企业,除迪尔外他们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海外市场。迪尔之所以在美国市场上销售收入占比高达52%,是因为美国有24亿亩良田,本土需求量足够大,可以承载数个千亿级的公司,但即使本土需求规模惊人,约翰迪尔仍然是在不遗余力地向外扩张,在上百年时间里从来没有停止全球化的步伐。反观国内农机制造企业。以最具代表性的一拖股份为例,从公开的数据看,2021年一拖有93亿的销售收入,其中只有约3%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从发展趋势看,一拖的海外业务量和比例是萎缩的,因为在10年前这一比例曾经达到15%。一拖的情况很具有代表性,潍柴雷沃、沃得农装、中联重科、常州东风等国内几家实力派企业国内和海外销售比例与一拖相近,没有一家海外销售占比超过10%,这说明国内大企业没有一家是外向型的,也没有一家够得上全球化的资格。全球大约有250亿亩耕地,耕地面积排在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印度、中国、俄罗斯、欧盟25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克兰、尼日利亚、阿根廷,其中美国24亿亩、印度23亿亩、中国18亿亩,中国耕地占世界面积的7%左右,这就是大家知道的中国用占全球7%的土地养活了21%的人口的出处。如果用土地面积为衡量的维度的话,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在全球7%的农机市场里做生意,剩下93%的市场,对于中国农机企业来说是一片空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千亿级农机企业的最大问题。中国的上万家企业挤在一个2000亿规模的市场里,市场本来就只有千级的规模,不可能有一家企业狂占市场,所以只在中国国内经营,就不可能成长为千亿级的巨型企业。所以要成为千亿级企业,就要到万亿级的大市场里去,海外93%的巨大的潜力市场和蓝海市场,虽然大海里有几条大鲸鱼,但是市场足够大,完全能容得下几十家中国大企业。当然千亿级企业不能中国生产货卖到全球去,那样做成本高、效率低,千亿级的农机企业应该是具备两个全球化:全球化销售、全球化产业链。